
知行合一践初心,青春聚力担使命 ——计算机学院学子以社会实践书写时代答卷
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计算机学院2025年暑期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能源低碳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智慧社区”“海岛生态建设”等主题,分赴上海临港、金山、浙江嵊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洞察行业前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诠释青年担当。
洞察能源低碳前沿,锚定智慧社区航向
智能绿港实践队以临港新片区能源低碳发展与智慧社区建设为核心方向,始终紧扣“统筹优化能源发展布局,发展清洁能源”的目标,了解居民对能源服务的需求与痛点,在方案成果层面,团队形成智慧能源与社区服务优化的初步技术方案框架。一是升级社区服务平台,重点提升用电预测精度与服务响应速度;二是推动能源服务智慧化,完善远程故障响应、居民能效监测等功能。这些成果为临港新片区后续能源与社区协同发展提供详实的实践参考。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青春调研绿色用电
“沪电脉动,绿赋乡村”社会实践队赴上海金山区吕巷镇龙跃村,围绕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开展农村绿色用电与电网数字化升级专题实践。队员们深入村户走访调研,细致了解村民用电习惯、电器配置与能耗实况,从智能电网改造、节能技术推广、用电安全防护及绿色用能模式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致力于推动龙跃村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乡村用电新生态,以专业技术实践服务国家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数启电途一体化发展,研学实践生态海岛行
“数启电途,绿色长三角”赴嵊泗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海岛绿电能源调研与优化、海岛生态保护与智慧环保、海岛文化传承与数字传播等专题规划顶层设计。实践队开展智慧电网、智慧社区、智慧渔业、智慧港口相关调研活动。实践队走进海滨社区开展社区绿电课堂,提高居民对绿色电力的认知与环保意识,实践队积极与共青团嵊泗县委签约共建“大学生思政理论实践课教育基地”,让课堂所学对接乡村所需,并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推动“数字乡村”项目与地方需求深度对接。
“沪能绿居”助力社区生态共建,激活社区生态青春力
“沪能绿居”上海临港实践队,联动临港周边社区、临港鲜花港及企业开展调研合作,结合多专业知识,摸清居民环保认知、企业能源问题及绿色实践经验,精准定位生态建设需求。实践中,团队通过问卷、访谈明确社区节能减排痛点,定制“绿色生活,从我做起”宣讲会为老人讲智能家居与安全用电,通过设计儿童发电模型互动,并践行劳动教育,服务养老院、优化社区环境,为临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医”脉相承科技赋能,“沪”享健康产学研用
实践队聚焦上海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跨区转诊负担重等痛点,以探索“中心城区-五大新城”协同发展模式为核心目标。团队通过问卷调研与实地走访,深入剖析“中心-新城”医疗资源配置差异及跨区转诊流程中的堵点问题,精准捕捉市民对优质资源可及性的核心诉求。实践过程中,团队完成问卷设计发放、医疗机构走访、转诊流程跟踪等调研工作,制作宣传素材,提升跨区域协同效率提供实证支撑,助力实现“新城市民共享健康”的愿景。
学院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化育人模式,打造以青年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体系,依托“校-地-所-企”协同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看、听、思、悟”中成长,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在实践中淬炼专业本领,在服务中彰显青年担当。
计算机学院 供稿